Art,  Art Exhibition,  Art in Europe,  中文

展览推荐:高更

时间:2017年10月11日-2018年1月22日

地点:巴黎大皇宫

self-portrait

 

1903年5月8日,在一场与殖民地官员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败涂地,面临巨额罚款和涉嫌煽动兵变和诽谤政府,在身染重病、痛苦不堪的一周隔离之后,这位艺术家投身于大洋洲原始的热带雨林的自然和人文之中。高更将自己在Atuona的房子命名为“Maison du Jouir”,意为欢乐之屋,还在木头上刻上了Soyez amoureuses et vous serez heureuses (坠入爱河,获得欢乐) and Soyez mystérieuses (神秘的).这简直是绝妙的讽刺。

snow efects
《雪像(Rue Carcel的雪)》,1882-1883年。帆布油画,60×50cm。Ny Carlsberg Glyptotek ,哥本哈根。

在写给巴黎教会的日常信件中, 主教写道:“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名为高更的贱骨头死了。他是一位令人崇敬的艺术家,但是也是上帝和一切体面的事务的敌人。”高更的坟墓是在二十年之后被发现的,荣誉姗姗来迟。而高更的坟墓还是被一位Society of American Fakirs的画家发现的。

dieppe.png
《Dieppe海滩》,1885年。油画,38 x 46 cm,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直到对艺术有所了解的少数旅行者和殖民者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但敌人的呼之欲出的贪婪让高更的艺术遗产难逃一劫,并没有放逐在市场上去赚钱。例如,Atuona的宪兵亲自监督并且亲自毁掉了高更的一些作品,因为他认为这些作品冒犯了高贵的道德。他也盗取了不少作品,之后带到了欧洲,成立了高更博物馆。结果便是高更的作品没有一幅留在了大溪地。

高更去世的消息在四个月之后传到了法国,激发了读者对于高更生活和作品前所未有的兴趣。高更有关死后留名的预言成真了。他与很多艺术家的命运一样,在不能够享受盛名之时反而得到了盛名。在高更去世前不久,Daniel de Monfreid在写给他的一封信中预言到了这点:“回国后,你将面临的是公众孕育中的赞赏最终消失殆尽的可能。”

women at the arles.png

《阿尔勒的老妇人》(在阿尔勒医院花园),1888年。油画布,73×92cm。 芝加哥艺术学院。

现在,你就是那个天赋异禀的艺术家,你来自最远的南海,你带来了骚动不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一个伟大艺术家的绝世之作。你的敌人——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样你也有敌人——沉默着:他们不敢攻击你,连想都不要想。你是如此地遥远。你不应该回来。你不应该抢夺他们嘴边的骨头。你如同所有伟人一样无懈可击,你已经属于艺术史了。

在同一年1903年,Ambroise Vollard在巴黎画廊展出了高更的一百幅绘画。其中一些是大洋洲的艺术家寄给他的,还有一些是从各种艺术经销商和收藏家那里购买的。在1906年,在巴黎一家新开的沙龙回顾性地展出了高更的一生。这次共计展出了两百二十七幅作品(不包括目录中没有编号的作品)——绘画、平面艺术、陶器、木雕等等。比利时的艺术评论家Octave Maus写道:“保罗·高更是一位伟大的着色家,一个伟大的绘图家,一个伟大的装饰架和一个多才多艺的自信的画家。”

the cafes.png
《阿尔勒的咖啡厅》,1888年,帆布油画。72 x 92厘米。普希金美术馆,莫斯科。

当谈到是否接受高更的艺术信仰或者是他的艺术地位的时候,不同年龄、不同审美的研究者表达的完全不同的看法都是合乎情理的。一些专家将高更视为现实主义的摧毁者,他抛弃传统,为“自由艺术”开辟了道路,无论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还是抽象主义。而另一些学者却认为高更是延续了欧洲的艺术传统。一些当代艺术家对于高更离开欧洲的事迹表示怀疑,因为他们坚信,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能在本土成长,而不可能从异域吸收灵感。例如,毕加索、塞尚和雷诺阿也持该观点。他们认为,高更从波利尼西亚借鉴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掠夺。

更多阅读:Parkstone International, 当当京东亚马逊

Parkstone International is 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specializing in art books. Our books are published in 23 languages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 In addition to printed material, Parkstone has started distributing its titles in digital format through e-book platforms all over the world as well as through applications for iOS and Android. Our titles include a large range of subjects such as: Religion in Art, Architecture, Asian Art, Fine Arts, Erotic Art, Famous Artists, Fashion, Photography, Art Movements, Art for Children.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
%d bloggers like this: